现今社会计量器具管理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系到交易是否公平,生产是否精确。那么日常的计量器具管理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下面就给大家说收看吧。
计量器具管理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
1.分类管理
企业对处于企业内各类计量器具,列出清单并按使用和性质进行分类,设定不同类别计量器具的管理、检查、点检、保养等管理规范。
2.器具采购
计量器具采购应选择具有资质保证的企业的产品,计量器具采购时应确认该器具的质量保证书、企业检定报告。新采购的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精确度校准检定,确保其精确度和计量功能符合要求,而避免因搬运、安装、调试等导致的计量失准。
3.计量检定
计量器具在使用前、使用中、发现失准、按规定周期等进行的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应根据不同类别,对检定行动、记录要求、检定计划、检定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4.标识
计量器具的可用状态、使用者、检定状态、检定周期等,用适当方式进行标识。包括直接标识于计量器具上面,标识于保管盒上等方式。标识应妥善保管,避免因粘水、磨损、撕毁等,导致信息不清。
5.可追溯性
所有在用的计量器具,都应标明其唯一识别编码,任何经过该器具检测的产品或者当时状态,都可以进行追溯。如果产品出现品质问题,可追溯到具体的计量器具,以判定存在失准的风险。
6.保养点检
计量器具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应制定明确的计划和规则,对保养时间、项目、责任者等作出规定。对于计量器具的可用状态,应规定定点、定期检查要求,并明确点检信息的记录要求。
7.校验标准
常规计量器具对比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企业的校验标准,如果无国家或地方的明确计量器具校验标准,或属于企业自行制作的计量器具,如模块、工装等,应编制校验标准和方法,以确保其可靠。
8.保管责任
计量器具的非工作状态的保管、使用过程中的保管,都应制定明确的保管存放要求,以避免保管不妥当导致计量器具失准或损毁。应根据计量器具特点,规定明确的放置、标识、检查、维护要求。
9.报废和处置
计量器具的报废和处置,应编订明确的规则、判定标准、处置流程等,报废和处置应符合价值保护要求,即应根据计量器具的不同,确定报废处置的方法,确保残值回收和符合国家法定要求。
10.附加的计量仪表
附加于设备上的计量器具也应有效管理,如空压机的仪表,及其它设备附加的温度计、压力计等仪表仪器。其校准、检定、保管、标识和日常维护,都应 符合计量器具管理的相关规定。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