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技术工作之一,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器具的控制管理,合理的分析计量数据,才能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计量管理时如今企业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量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既然计量管理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计量管理呢?
1.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和计量管理的需要,建立必要的计量规章制度,并不断地完善。只有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计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实现,使企业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
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以下几点:①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计量培训教育制度。②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③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④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⑤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⑥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⑦计量检测管理制度。⑧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
2. 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 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能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风险。有效地控制了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应如何实施呢?首先企业应根据材料检测、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计量、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器具。其次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账册,制定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计划。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县(市)级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自行开展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应合理确定鉴定(校准)周期。周期的确定应有文件作出规定,并经领导批准。对不能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应将其送有资格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企业还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标志要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标志。
3.对计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准确有效的计量检测数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监测和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考核装置或设备的工作能效也能判断计量点是否准确。还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有效的技术来源。生产操作人员最熟悉装置流程的关联性、设备的负荷、计量器具的稳定性以及物料的损失情况,让他们确认生产控制计量数据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相应的计量职能部门应对他们进行监督执行。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这些点,相信企业一定能够快速的发展壮大。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